紫檀木家具自問世以來廣受統治階層和士大夫階層的喜愛。宋明理學對自然觀的提倡也使得文人崇尚自然,進而更為推崇紫檀木家具典雅肅穆的氣質。明代文學界的古文運動也使得士大夫階層好古之風盛行,紫檀木家具正合其意,因此這一風氣也就促進了紫檀木家具的發展。
明代的紫檀木家具裝飾方面較為淡雅,裝飾圖案多為梅、蘭、竹、松等彰顯文人品格的植物。這種表現形式受到許多文人的歡迎,也讓許多文人積極參與到紫檀木家具的設計制造中,紫檀家具的設計也日趨成熟。從明朝中后期開始,平民生活逐漸富裕,紫檀家具也慢慢進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各階層不同的需求使得紫檀木家具的圖案也各有不同。但整體而言,紋飾和圖案都以吉祥圖案為主,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朝初期,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紫檀家具走向了雍容華貴的路線,生產范圍也迅速擴大,全國各地都有制造紫檀木家具的作坊。這期間,紫檀木家具形成了“京作”“蘇作”和“廣作”三大派別,三派各有千秋。與此同時,紫檀木家具的種類進一步增多,屏風、桌案、寶座、佛像等無所不有。圖案與雕刻更為繁復多樣,追求華麗。由于清朝中期國力的強盛,皇宮內的家具幾乎全部為紫檀木家具。紫檀木家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當然也具有中國文化中“兼容并包”的特點,具體表現在紫檀木家具發展到后期也有與西方家具文化相互交融的部分,并在某種程度上對西方家具發展有了深遠影響。
清朝中后期,隨著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國內的紫檀木家具在設計上也積極吸收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結合,推陳出新,新的家具格式層出不窮,也造就了很多結合了中西方優秀文化的紫檀木家具。明清時期的紫檀家具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如今,明清時期的紫檀家具仍為人們所熟知,這是一種歷史傳承,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在今天,隨著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紫檀木家具和紫檀文化的歷史,也必然能夠得到傳承,這也是對中國古典藝術的升華。
木出于土,而練就生活。它立于天地之間需百年方可成材,落地則需要烘干雕刻打磨。制木如塑人,在經過種種磨難之后,木成了材成了具,完成涅槃,變成形態各異的樣子。
大紅酸枝學名交趾黃檀,產于南海拔高。木質強度高、硬度大、耐腐蝕性強,紋理通常直,結構細而均勻。它的制作最早可追溯于明代,珍貴考究,講究的木材是訴說一切的底料。
古人在裝點生活方面總是追求和諧與美。養花飾草中衍生出的花架裝飾,高度與房屋適配,托與花瓶之下,配與書畫之旁。溫和靜謐,自成角落的一道風景。在儒學和望族宗法制的影響下,中軸對稱,天圓地方,以中和、含蓄、典雅等為審美主流。雕花飛舞,線條圓潤,五足鼎立,給人雍容華貴之感。
木,是時間的藝術,木太干則裂,太濕則形變。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木制品,匠人們需要等,等木成材,等干燥成洽,等打磨成器。今天的我們,總感嘆生活太快,時間不夠用時,而古人早就已經教給我們,如何與時間融合,如何與時間不較勁。好的木制品就是古與今在時間觀念上的傳承。
假如木品會說話,也許會告訴我們幾百年前,它在角落飾配的日日夜夜吧。今天,匠人們還原著之前的造型設計融入今天的工藝,展示著天工造化,展示著巧計神思,也展示著屬于花架它自己的故事。
材質 | 小葉紫檀 |
學名 | 檀香紫檀 |
耗材 | 36噸小葉紫檀 |
該書房是由大班臺、大班椅和小型休息室組合而成的一套家具。以傳統榫卯工藝精工細作,選料考究,全部采用珍惜的紅木——印度小葉紫檀木。
榫卯結構嚴謹,堅固牢實,布局合理,層次分明。整套家具在雕刻上精雕細琢,小部位都能雕的栩栩如生、一絲不茍,將東陽木雕的幾乎全部的雕刻,皆以清康熙年間欽天監,湯若望學生焦秉貞作畫的“孔子圣跡圖”為藍本,講述了孔子從出生、周游列國、拜訪老師、辭官修書以及逝后封圣等一生的歷程。
大班臺臺面雕刻以孔子講學為題材,雕刻三幅孔子講學時的場景的圖案,文化底蘊強,充分表現出了先師恩澤,匯集天下,澤披萬代蒼生的儒家情懷,配置以仿工筆畫雕刻工藝,構圖嚴謹合理,圖案細膩逼真,刀法圓熟,磨工精細。清式家具的恢弘大氣和工筆畫的精巧艷麗完美結合,穩重威嚴、儒雅淡然中蘊含著對地位的尊崇以及對海納百川、學識天下的敬佩。凝重中見挺拔,令人賞心悅目。
該大班椅基于傳統、融匯創新、結構合理。它的制作采用各種榫卯結構,堅固耐用;它的雕刻以經為題材,把龍的靈魂雕的栩栩如生、生動活潑。烘托出該套家具的高貴、莊重、大氣。椅子靠背搭腦滿雕祥龍,盤旋嬉戲云間,形態傳神,主次有別,大小各異,四爪伸張,宛然飛動。扶手兩端也雕飾祥龍,端莊凝重,彰顯了皇家的莊嚴氣勢。龍形變化豐富多姿,雕刻手法到位,視覺效果璀璨奪目。靠背中間為孔子“杏壇禮樂”圖,雕師以嫻熟精深的技巧,刻畫了孔子萬世立教的圣地——杏壇,且賦予其儒雅脫俗的物質,達到了“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完美境界。兩邊的扶手和靠背與椅面垂直,椅面超大。椅子下部以古代宮殿、皇家高等的須彌為依托,穩重大方,且四周均雕刻有圖案,極盡雕刻之能事。
后面的小型休息室飛檐斗拱,使屋面形成了七妙的曲線,猶如一頂輕巧而美麗的冠冕。整體莊重肅穆、氣宇軒昂,全榫卯結構可拆可合,為典型的中國傳統木質建筑。由正中間的書柜,以及周邊的門窗圍合而成。
這類小葉紫檀書房系列組合,器制端莊宏偉,料材厚碩優良,紋飾富麗堂皇,制工精致規矩,堪稱精巧華麗的清代家具典范。當為皇族富豪書房陳設物,雍容華貴中透著儒雅,匠心雕琢中蘊涵士氣,有著較高的欣賞、藝術和收藏價值。
材質 | 小葉紫檀 |
學名 | 檀香紫檀 |
尺寸 | 長336cm 寬83cm 高230cm |
此作品以中國十大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該畫為北宋風俗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此屏風共繪了三百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三四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充分顯示了東陽傳統手工雕刻工藝特色。
此作品整體造型別致,大氣磅礴,給人一種穩重感。雕刻寓意豐富,傳遞出吉祥、福氣和幸運,是難得一見的小葉紫檀收藏精品。
材質 | 大葉紫檀 |
學名 | 盧氏黑黃檀 |
尺寸 | 長347cm 寬254cm 高275cm |
此床選料精致,人性化創意,上頂防塵,后柜置物,左榻小憩,右床晚睡,使人感到舒適而美觀。掛檐浮雕流云百福紋、仙鶴、福祿壽等長壽之象征。后面架格錯落有致,置一寶瓶、珍玩,雅趣盎然。柜門浮雕八仙圖、百子圖,寓意幸福團圓、子孫滿堂。美人榻制作精致,形態優美,面較窄小,可坐可臥。靠背細雕“牡丹花”寓意富貴;榻尾卷型枕頭,別具匠心。
四周浮雕還有二十四孝圖,整體造型大氣典雅,榫卯結構嚴謹,雕刻寓意豐富。連接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單衣順母、齒指痛心、為親負米、涌泉躍鯉、刻木事親、賣身葬父、為母埋兒、拾椹供親、親嘗湯藥、嘗糞憂心、恣蚊飽血、扼虎救親、臥冰求鯉、器竹生筍、聞雷泣墓、行傭供母、扇枕溫衾、懷橘遺親、滌親溺器、棄官尋母、乳姑不怠。
材質 | 小葉紫檀 |
學名 | 檀香紫檀 |
尺寸 | 長度290cm 直徑40cm |
浙江藝術紫檀博物館陳列著兩根大規格的小葉紫檀原木,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此小葉紫檀原木高度達2.9米,直徑更是達到40厘米,是當之無愧的“紫檀王”,堪稱無價之寶。
“紅木”,是明清以來對稀有硬木優質家具用料的統稱,用材通常包括花梨、酸枝、紫檀等,它們不同程度地呈現黃紅色或紫紅色。2000年8月1日,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首次發布并實施《紅木國家標準》明確規定紅木的范圍為5屬8類33個主要品種。
在紅木家族中,紫檀因其華美雍容,千年成材,被尊為帝王之木。小葉檀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簡稱“紫檀”,從植物學角度屬蝶形花科、紫檀屬樹種,為熱帶植物,主要生長于印度南部和北部。野生紫檀中,生長800年以上的紫檀老料被稱為極品紫檀。紫檀木材質堅硬,氣干密度大于1.00g/ cm3,常具微弱香氣。紫檀木心、邊材區分明顯,心材新切面呈桔紅至紅褐色,久則轉為深紫或黑紫,常具深色條紋。
紫檀木手感堅實厚重、堅硬圓潤、富有彈性,外表光澤鮮亮、熒光豐富、通透明快。牛毛紋、金星在紫檀木中隨處可見并偶有并存,當金星充實在密布的牛毛紋中,給人以火焰升騰之感。紫檀木木質堅硬,兩塊紫檀木撞擊,會發出清脆如金屬的撞擊聲。
紫檀木早已被國際上及印度政府定為瀕危物種,紫檀不僅作為名貴木料制作家具、飾物,更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本草綱目》、《本草經疏》等醫學典籍中記載紫檀具有消腫、止血、鎮痛等功效。
中國自古就有崇尚紫檀之風,紫檀之名,最早出現于1500年前的晉朝。據《古今注》載:“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唐時,已有贊詞。孟浩然之涼州詞云:“渾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聲入云”。到了明代,紫檀為皇家所重視,鄭和七次下西洋,從印度、越南等地帶回了大量名貴的紫檀木。到了清代,紫檀家具已為宮廷專屬。
材質 | 小葉紫檀 |
學名 | 檀香紫檀 |
尺寸 | 長度405cm 直徑38cm |
浙江藝術紫檀博物館陳列著兩根大規格的小葉紫檀原木,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此小葉紫檀原木高度達4.05米,直徑達38厘米,是當之無愧的“紫檀王”,堪稱無價之寶。
“紅木”,是明清以來對稀有硬木優質家具用料的統稱,用材通常包括花梨、酸枝、紫檀等,它們不同程度地呈現黃紅色或紫紅色。2000年8月1日,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首次發布并實施《紅木國家標準》明確規定紅木的范圍為5屬8類33個主要品種。
在紅木家族中,紫檀因其華美雍容,千年成材,被尊為帝王之木。小葉檀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簡稱“紫檀”,從植物學角度屬蝶形花科、紫檀屬樹種,為熱帶植物,主要生長于印度南部和北部。野生紫檀中,生長800年以上的紫檀老料被稱為極品紫檀。紫檀木材質堅硬,氣干密度大于1.00g/ cm3,常具微弱香氣。紫檀木心、邊材區分明顯,心材新切面呈桔紅至紅褐色,久則轉為深紫或黑紫,常具深色條紋。
紫檀木手感堅實厚重、堅硬圓潤、富有彈性,外表光澤鮮亮、熒光豐富、通透明快。牛毛紋、金星在紫檀木中隨處可見并偶有并存,當金星充實在密布的牛毛紋中,給人以火焰升騰之感。紫檀木木質堅硬,兩塊紫檀木撞擊,會發出清脆如金屬的撞擊聲。
紫檀木早已被國際上及印度政府定為瀕危物種,紫檀不僅作為名貴木料制作家具、飾物,更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本草綱目》、《本草經疏》等醫學典籍中記載紫檀具有消腫、止血、鎮痛等功效。
中國自古就有崇尚紫檀之風,紫檀之名,最早出現于1500年前的晉朝。據《古今注》載:“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唐時,已有贊詞。孟浩然之涼州詞云:“渾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聲入云”。到了明代,紫檀為皇家所重視,鄭和七次下西洋,從印度、越南等地帶回了大量名貴的紫檀木。到了清代,紫檀家具已為宮廷專屬。
材質 | 紫檀木 |
這套作品由76噸紫檀木精心打造,工藝精湛、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現已被浙江藝術紫檀博物館珍藏。
華夏千秋寶座沙發融合中國古典家具和古典建筑元素,用精妙絕倫的東陽雕刻,將“孔子講學、老子出關、莊子游春、竹林七賢、蘭亭雅集等歷史典故唯妙唯肖、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作品整體雄偉壯觀、氣勢恢宏,有較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
作品的核心部件是圓雕太平盛世升降平臺,五條舞龍在龍珠的引導下,隨鼓樂伴奏,穿、騰、翻、越展示龍的精氣神韻。每條龍又分別代表紅木家具的五大流派,即東作、蘇作、廣作、京作、仙作,平臺頂部一童子手擎雕有浙江藝術紫檀博物館標識的繡球,寓意紫檀博物館致力于傳承弘揚民族技藝的使命與宗旨。
材質 | 大葉紫檀 |
學名 | 盧氏黑黃檀 |
龍向來被視為中國古代皇家的御用圖案,而“九”在陽數中最大,象征尊貴。此件九龍至尊寶座的設計思維正是將兩者巧妙結合,以名貴的大葉紫檀為材,精雕細琢。寶座靠背上的九條龍牙角鬃髦根根分明,鱗片爪尾俱全,龍身修長,五爪勾曲有力。龍周圍的云紋舒卷生動,連綿不斷。雖然滿布卻不顯雜亂無序。一鑿一刻間,一副生動傳神的九龍圖呼之欲出。寶座兩側扶手則以戲珠龍紋圖雕飾,輔以云紋、浪花為點綴,更添威嚴沉穩之勢。束腰下的牙板與三彎腿部分同樣以龍紋雕刻,線條流暢圓滑,將美學與力學完美融合,造型別致且抓地極穩。
整件作品雖然歷經千鑿萬刻,卻全然不見用刀痕跡。施之以傳統的榫卯結構,通體不著一釘,扣合嚴密,間不容發,使人有天衣無縫之感。此件作品堪稱為一件出于人工而成于天工的精美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