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臘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古時,年終歲末農閑之時,人們有獵禽獸祭祖先、敬百神的習慣。這種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感謝神靈賜給人們勞動果實,感恩祖先對人的佑護。長此以往,在民間便形成了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來年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還有吃臘八豆、喝臘八粥的習俗。
“臘”字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一)表達祈求豐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臘八節借“臘祭”之名,表達的卻是農事勞作一年的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在生產力低下,農事耕作較大程度上依賴自然的時代,淳樸的民眾總是發揮自己的想象。他們將風雨雷電擬化成人進行祭拜,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農作物蓬勃生長;他們善于以感恩之心去看待生活所得,一年的平安順遂、家中六畜興旺都是神明的暗中祝福。臘八節亦是如此,獻祭農作物是對百神的回饋、祭祖則是感恩他們的靈賜和保佑。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之情,信仰崇拜活動下是赤誠的心。
(二)營造和諧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
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內斂而含蓄的,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間的其樂融融,但是臘八節似乎走出了周圍人的小圈子,人們通過臘八粥的饋贈與接受,建立了更廣泛的情感聯系。宋代時,每到臘八這一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加盛行在宮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宮女侍從、文武大臣賞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糧、干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用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并且贈予親朋好友。臘八是年末“風雪夜歸人”的企盼。
(三)開啟新一年的時間窗口
一歲之末為“臘”意為新舊交替、辭舊迎新,立冬過后,民間就轉入了“冬閑”時期。從立冬到大寒之間的兩個多月時間里是人們養精蓄銳的好時段。小寒一過,家家戶戶就要開始為過年做準備,同時也開始為春種做謀劃。除磨面碾米、殺豬宰羊等年事活計之外,還要提早進行漚制肥料、清點種子等事項??梢哉f臘八節既是由“冬閑”轉入“冬忙”的關節點,更是從上一年轉入下年農忙的動員令。
臘八節被賦予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意義,這充分體現了古時人們的生活智慧與情趣。蘇軾一闕詞寫“人間有味是清歡”,人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在新故交接的臘月人們認真而虔誠地祭祀祖先和神靈,一餐一飯無不寄托著百姓
平凡而又莊嚴的生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