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是為了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日期為每年公歷的3月8日。
1908年3月8日,美國堪薩斯州羅倫斯市的1500名紡織女工罷工。她們打出“我們也要面包加玫瑰”的標語,表明不僅要求溫飽,而且要過像樣人的生活。受其影響,詩人詹姆士·奧朋漢寫了《面包加玫瑰》之歌,象征著女性自我意識覺醒。
婦女節在中國落地時間較晚,但歷史上卻不乏這種柔軟卻堅韌的力量。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民間稱李娘子。在李淵建立唐朝的大業中,李娘子功不可沒。
她為父親招募了大批兵馬,并收服了當時最大的一支起義軍——胡商何潘仁及其手下數萬人,以女子之身為軍隊主帥,深受百姓擁護。她為李淵打下關中大片土地,留下著名的“李娘子鎮守娘子關”佳話,實則當時李家大本營山西的娘子關之名也來自于她的“娘子軍”。
《新唐書》有載:“乃申法誓眾,禁剽奪,遠近咸附,勒兵七萬,威振關中。”足可見李娘子之威信。
李娘子是唐朝第一位死后賜予謚號的公主,也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采用軍禮殯葬的女子。她不仰仗父輩兄弟和丈夫兒子,能擋百萬雄兵于陣前,真正的巾幗不讓須眉。
而傳統家具中的古典美人繞不過玫瑰椅。玫瑰椅源于宋代,流行在明清。“玫瑰”二字是文人士大夫遵從“玉文化”而命名。玫瑰,一般指很美的玉石,就“瑰”字而言,或指“美石”,或指珍奇之物。
這類椅具靠背與扶手同椅面垂直,用材大多取平直圓材,造型小巧而簡潔,形態方正而精巧,體現簡約雅致的情趣。它的椅背通常低于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無幾。背靠窗臺平設數椅,不高出窗臺;配合桌案陳設時,不高出桌沿。
后來玫瑰椅因其小巧的形態,易于搬動,多被放置在小姐的閨房之中,給閨閣小姐使用,因此又被稱為“小姐椅”。
圖:旭東紅木·大紅酸枝玫瑰椅
在各種審美噴薄而出,“美”的表達漸漸趨于簡單,流于俗套的今天,古人對“美”的定義反而讓人更加深刻。
宋代在理學的影響下,社會審美觀發生了變化,人們崇尚簡約理性、穩定有序,強調三綱五常、氣節道德、自我節制、以理統情等。
文人雅士在集會時需得正襟危坐,不僅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文人集會討論學問這件事表現出嚴肅的態度。
而玫瑰椅的造型通透輕盈、空靈飄逸,獨特的椅背設計使得坐者不得以懶散的姿態癱坐其上,必須端坐正視,體現了古人雅而尚禮、文不失秀、媚而不墮的審美境界。
不作為任何人的依附而搖曳生姿,用心地耕耘,盡情地綻放,偶會有小小的刺痛,這是每位女性的玫瑰人生。三月八日,祝所有女同胞們節日快樂。